信用卡

信用卡现在已经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不对它有太多的兴趣,即使已经拥有了信用卡十几年了。最近几年,经历了一些事情,让我对信用卡、背后的信用系统、以及信用支付系统有了一些了解,以飨后来人。

第一次拥有信用卡还是在去留学之前。我和父亲去中国银行办理国际支付,用来支付学校的申请费用。当时被柜台的人员的建议,申请了中行的国际信用卡。据说用信用卡支付可以免除一些费用,并且即时就支付成功了,不用等。因为我是学生,中国银行还不能给我批信用卡。于是我们拥有了子母卡,我爸是母卡,我的是子卡。信用卡是先消费,然后还账单。子卡除了一些权限外,可以进行各种消费。母卡持卡人是最后负责还钱的人。由于观念比较保守,我们不是很相信这样先花钱再还钱的模式。生怕其中被收了利息,或者掉入了各种陷阱。于是这个卡只进行了几次必须的国际支付。并且用后就直接还款了,从来不敢拖欠。不久之后,由于留学计划胎死腹中,我们也把信用卡早早注销了。

之后又一年,一次偶然,让我再次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这次来到欧洲某国的一个学校。新生入学时,学校给我们办了学生账户,还给了我们一张卡,这张卡可以取现,也可以用于日常的支付。但之后不久,我发现这张卡不是特别方便。一是去超市时,我见别人用自己的卡可以直接接触付款机付款,不用输入密码,而我的就不行。二是一些网上账单支付明确要用信用卡,但我输入卡号和卡上的数字后显示支付被拒绝。现在想来这就是一张借记卡,并且由于自己没有激活pin的功能,使得自己平时不能用卡轻触付款机进行小额的支付。

硕士毕业后,我又在这个国家的另外一所大学进行博士学习。有薪水了就是不一样。第一次去银行开账户的时候,柜台的姑娘就直接给我申请了两张卡。一张借记卡,一张信用卡。收到卡后还比较纳闷,因为我只听说过visa的信用卡,但我的卡上写的是mastercard。由于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张信用卡我也极少使用。在我看来,先花钱再还款和直接用账户中的钱没有任何区别。并且还不会产生利息之类的费用。但是在一些网上支付的情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信用卡进行支付。

博士毕业后,我又辗转来到了欧洲另外一个国家。这次在这个国家开的账户,给的是一张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合体,也就是说这张卡取钱是借记卡,但同时也是张信用卡,可以用于信用卡渠道的支付。终于,我拿到的这张卡上印着VISA几个字。和之前一样,我对信用卡没有任何了解。

口罩之后,我来到了美国,逐渐了解了美国的信用机制。美国的信用机制是打分制,最多850分,其分数的高低决定了以后能否贷款,贷款的利率之类的重要事项。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其中信用额度、还款历史、帐号数量、信用时长的提升都离不开信用卡。更重要的是,美国信用卡普遍有返现奖励。不同于国内不痛不痒的积分制,美国很多信用卡可以返1~5%的消费额度回来。于是拿到社会安全号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申请什么信用卡。由于自己之前的信用历史是零,很多信用卡其实申请不到。于是选择了对零信用非常友善的Discover信用卡。申请信用卡的时候看到好多帖子说,用现有持卡人给的邀请链接可以获得100刀的开卡奖励。当时我想天下怎么有如此好事?就没用邀请链接。但结果就真是有这样的好事!导致我后来再向客服所要的时候被拒绝了。第一张卡给的额度不多,才500刀。也就是说我只能花这么多,然后必须还钱清空额度。这张卡的福利是每一季度指定的类别(例如超市、餐馆、等等)返现5%,其他所有消费返现1%。第一年返现的额度翻倍!其实由于500刀的信用额度,即使翻倍,我也返不了太多。拿到卡后消费,每月月底还一直盼着出信用分数,好奇自己的信用分数有多少。也在等待有几个月的信用历史后,申请其他的信用卡。

Discover信用卡陪伴我走了半年的时间。慢慢发现其不便之处。首先就是500刀的额度太低了,买个大件都不行。其次discover信用卡有自己的支付系统,在一些场合商家通常不收,例如中餐馆。世界比较流行的信用卡支付网络有四个,visa和mastercard最大,接受度最广。其次有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其接受度稍微逊色了些。Discover市场最小。于是等有信用半年后,我迫不及待的申请了美国大通银行的信用卡,但是被拒绝了。当时不知所措,就又等了几个月,在将近一年的时候申请了美国运通的信用卡。

慢慢的,自己的信用卡也多了起来。充分了解各个信用卡的特性后,也使我的生活更加便利。除了返现,信用卡也提供了其他福利。例如有的信用卡的开卡奖励包括长达一年半的免息优惠。也就是说,你在开卡后的一年半内可以一直欠着钱,而不收利息。算是最简单方便的无息贷款!其他比较常见的福利包括租车保险、购物保护、价格保护、手机修理报销、航班延误保险,等等。租车保险是你在租车的时候可以不需要购买保险,如果租车期间车子遭到破坏,信用卡会替你给相应的赔付。购物保护包括购得的物品在运输中被盗或被损坏,信用卡可以赔付给你。并且信用卡可以延长物品自带的质保期,长达两年。价格保护是指你购得某商品后一段时间内,如果发现改商品降价了,你可以找信用卡要回差额。手机修理保护是信用卡帮你支付手机因遗失或破坏所产生的购买同样手机的费用或修理费用。航班延误险是指你乘坐的航班如果延误超过一定时间,信用卡可以报销你因此产生的额外的住宿费用。如果行李丢失,信用卡也能赔付。关键的是,这些福利都是免费的!记得来美第二年的时候,我和丑妻一起出差,路上遇见航班延误。当时手中的卡没有航班延误险,害的我和丑妻还在机场过了个夜,她以后每次和我拌嘴都会把这件事拿出来。如果当时有一张负担因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的卡,我们就可以去住高级酒店,不用受这样的苦(来省钱)了。

今年年初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我对信用系统了解了更多。那是一天晚上刚回家,就收到短信说我的某张信用卡在另外一个城市产生了消费,问是不是我授权的。我当时一惊,赶快打开手机app查看,结果发现这张卡已经在另外一个城市产生了多笔消费。加油、商店购物、餐馆吃饭,一样不带落下的。林林总总有$3600多。当时就知道信用卡被盗刷了,虽然之前了解过信用卡盗刷只要处理得当就不会有损失,但还是有些担心。饭也没来得及吃,就赶快给信用卡客服打了电话。核实了身份后,我告诉她我的信用卡被盗刷了,分别是哪几笔。客服挺友善的,劝我不要着急,并且将每一笔盗刷的都标注,并且告诉我这些额度都会临时退还给我,并且会给我将盗刷的卡作废,给我邮寄了新的卡。之后他们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如果查证是盗刷,那么会通知我,并且返回的额度从临时变成永久。之后大概一个月,我就收到了他们的来信,说是经调查,这几笔的确是盗刷,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我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但是令我不解的是,盗刷信用卡的人并没有归案,他产生的消费也无法追回,那么这笔损失是银行自己吞下了吗?经过搜集资料,我发现银行并没有承担这些损失,这些损失是商家承担的。原来在信用卡设计之初,刷卡的时候是需要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验证的,例如比对持卡人的签名和信用卡背后的签名。也就是说验证是否信用卡盗刷是商家的责任。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如果商家把每一笔交易都进行严格验证,势必会大幅度减慢交易效率。所以这个验证过程也就被省略掉了。但是盗刷总会发生,那么如果发现哪笔交易是盗刷的信用卡,商家就会承担损失,因为他们没有做好验证工作。但是,相较于被盗刷的损失,严格身份验证所付出的代价更大,于是慢慢就形成了这种交易极少验证、商家承担风险的模式。所以如果你的信用卡被盗刷了,不要慌乱,打信用卡背后的电话就行。期间也不必感觉是自己的责任,这是商家没核对身份造成的损失。但是,据说某个国家发的信用卡如果被盗刷的话,是很难追回损失的,大家要小心点。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四日